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買電腦主要還是考慮5000-6000“主流價位”的,無論是台式機還是筆記本都是如此。這種價位的電腦,既能滿足家用辦公需求,也有一定的遊戲性能,能夠應付絕大多數的遊戲。
而選擇一台定位於中端的台式電腦,CPU自然也選擇中端定位的,高CPU低顯卡,或者高顯卡低CPU,顯然都不太適合“主流定位”這一詞,顯得劍走偏鋒了。
而所謂的“中端CPU”,個人覺得可以這樣定義:單顆CPU價格在1200上下,加上主板在2000以下的,可以稱為中端CPU
目前,滿足這個定位的CPU有:
Intel:i5 8400;i5 8500;i5 9400F
AMD:R5 2600;R5 2600X
具體參數對比情況:
*CPU價格:Intel以散片為準;
*套裝價格:以搭配微星MORTAR為準,Intel CPU搭配B360M MORTAR;AMD CPU搭配B450M MORTAR
*AMD CPU的“全核睿頻”:Ryzen並沒有像酷睿那樣擁有確定的全核睿頻,本表列出的數據代表了大多數情況下全核運行的頻率
AMD的兩款CPU均支持超線程,所謂的“超線程”,就是一種能提高核心利用率的技術,擁有超線程的CPU,能在多核應用上有著25%~30%不等的提升
那麽,這三顆CPU的單核和多核各自有什麽表現呢?
*i5 9400F數據暫未查到,由於這顆CPU基本就是擠牙膏式升級,實際性能應該接近i5 8500
從跑分不難看出,R5系列對比i5系列,多了超線程,多核性能有了極大地提高,基本上領先了足足25%以上
多核性能強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呢?首先如果你有一些渲染、建模、壓制視頻的需求,多核性能強有利於你的工作;此外,多核性能強,你可以一邊掛著遊戲,一邊開著很多Word+PPT+Excel+網頁,電腦仍然保持流暢
而i5系列,對比R5系列,優勢在於單核性能,i5 8500對比R5 2600,單核領先幅度來到了15%
單核性能強對我們有什麽好處呢?一些網遊,使用比較老的引擎,單核優化好,單核性能強的CPU會有更好的表現;同時,一些軟件也只對單核優化,單核性能強的CPU會更快一些
遊戲表現呢?這裏搬運了一個YouTube up主@For Gamer的視頻,詳細地比較了11款熱門遊戲(當然沒有大家熟知的“騰訊三巨頭”)在1080P和2K分辨率下R5 2600X和i5 8400的表現:
這裏截取了1080P分辨率下的遊戲幀數表現,2K分辨率下的自己看視頻
1.《戰地5》
2.《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
3.《守望先鋒》
4.《古墓麗影:暗影》
5.《怪物獵人世界》(猛漢王)
6.《刺客信條:奧德賽》
7.《絕地求生》(吃雞)
8.《彩虹6號:圍攻》
9.《極限競速:地平線4》
10.《反恐精英:全球攻勢》
11.《堡壘之夜》(這個國內不常見)
總結:
1、這三款CPU在遊戲性能上基本處於同一檔次(實際上它這裏面這顆2600超頻了,不超頻還要弱一些)
2、不少單機上三者半斤八兩,個別網遊(CS:GO)上i5 8400優勢很明顯
3、吃雞上,AMD的這兩款CPU並沒有表現明顯弱勢
一句話,不用擔心這兩款R5處理器的遊戲性能!比不上帶K的酷睿,但是打打同價位這幾款不能超頻的i5還是沒問題的
AMD的盤外招:
比起Intel這幾款i5來說,R5系列支持超頻CPU和超頻內存,這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優勢吧,Intel B360主板只支持2666MHz的內存,而B450可以搭配我們經常推薦的科賦 雷霆系列內存條,可以實現3066MHz頻率,搭配三星B die的威剛龍耀D80 3600,影馳HOF 3600均可以實現3466MHz以上的頻率。高頻內存對於一些網遊(吃雞、WOW)幀數的穩定性有著直接的幫助,但如果你是單機遊戲玩家,不折騰用2400MHz的內存也可以
小白必看:
1、如果你搭配獨立顯卡使用,還要上Intel平台,i5 9400F是你最佳的選擇。它不僅比i5 8400便宜,性能還強一點點(雖然你可能用不出區別);
2、如果你想獲得更好的多核性能,R5系列自然是首選。到底2600和2600X差距多大呢?我們會做一個專門的評測,敬請期待;
3、選哪一款?在2600和2600X之間,個人推薦選擇2600,套裝價格下限更低,搭配七彩虹B450M-HD主板甚至能實現1299的價格;而Intel這邊,9400F自然是首選。綜合各方面來看,個人認為R5 2600最適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