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9月份的廣州音響展,就首次見到了Clear的真容,奈何耳機正式發布日為10月7日,所以盡管各路媒體興致勃然地參加了9月15日在東方賓館舉辦的FOCAL新品發布會,並聽取了FOCAL技術總監Nicolas Debard先生對Clear的介紹,但基於新品保密,大家也只能按照約定,於產品正式發布日之後,方可曝光相關信息。而首次聽到Clear開聲,卻是在這次廣州耳機數字音頻展上。
這屆耳機展,Clear可謂成了全場亮點,很多展示台式系統的展位中,都能見到Clear的身影。特意在錦鋒的展廳裏,試聽並對比了Clear和Elear兩款系出同門的發燒耳機。從聲音素質上說,Clear會比Elear稍為優勝,解析力,結像力,線條感都略高一點,但整體上又和Utopia有所差距。當時選了羅西尼《弦樂奏鳴曲》裏一首作品試聽。對比Elear,Clear演繹的小提琴,更為飄逸靈動,聲音更纖細,聲場更寬松,背景更透明。而Elear的聲音則更加厚重,呈現的音樂氛圍更濃郁,中低頻部分厚度更足些。
Clear的產品定價,介於Utopia和Elear之間。萬元級的身價足以讓Clear躋身一流發燒耳機行列。而在這次(廣州)耳機數字音頻展上,中國總代也公布了Clear在國內的售價:11990RMB,這個價格比兩個月之前,傳聞中的2500美金售價有較大差距。對於燒友而言,這個價格無疑是更具吸引力。
產品介紹
在設計上,不但承襲了Elear和Utopia的一些產品優勢,更革新了多項技術指標,讓Clear在某些方面超越前者。低阻抗的設計不僅讓Clear能滿足台式系統,同時也能適應便攜播放器使用,增加了產品的可玩性,也打破常規發燒耳機只能“宅”在家裏的傳統。
值得一提的是,Clear在設計之初,就和它同門Utopia一樣,堅守同一原則:在動態和聲場上必須媲美高保真的大型音箱系統,追求極致音效。因此,在聲音上決不妥協,是FOCAL 參考耳機家族共同恪守的原則。這款開放式頭戴耳機具有進一步強化的耳機單元驅動,具備比Elear 更加先進的開放式設計。
接下來聊聊耳機的各個部件。
耳機單元
Clear 配備了Focal最新研制的新一代全頻單元驅動。搭載一枚無框架的銅質音圈(直徑25.5mm)同時,高度改進到5.5mm。而使用銅材料制作音圈,可以獲得極強的磁場,繼而使得聲音具有音頻信號的完整動態。耳機的可動部件很好調節,即使是全偏移的時候,專有的75微米厚度,具備高延性的懸邊提供了特殊脈沖響應,能延伸達到24kHz。更線性的高頻,並充分考慮瞬態響應,所以Clear 能精確呈現錄音最小的細節,給聽眾以超寫實的音質享受。值得一提的是,Clear 耳機55Ω的阻抗,意味著你可以隨意使用而不會因為便攜播放器(的推力)損失音質。
耳機頭梁
Clear采用一體成型的頭梁,可適用任意頭型尺寸。能使耳機重量均勻地分散在頭部,大大減輕對頭或耳朵的壓迫感。堅固的鋁制軛在設計上綜合考慮到了美觀及舒適度,軛並沒有采用傳統的垂直旋轉機械的設計,而是與頭梁直接結合。除此之外,軛與耳罩的不對稱連接點優化了壓力分布,確保耳機具有優秀的密封性和舒適度。
耳罩設計
好的耳機,除了有優秀的聲音表現,佩戴舒適性也非常重要。Clear的耳罩采用了全新研發的微纖維材質。柔軟,貼合,能適應不同頭型輪廓尺寸的用戶。耳墊外圍均勻分布著多個約直徑1mm的透氣孔,有效降低聽覺的局促感,讓聲音更通透,舒展,開揚。不單是耳罩,就連頭梁(外圍包裹層)部分,接觸人體頭部的位置,也采用了微纖維材質,讓佩戴更舒適,更透氣。
耳機線材
Focal為Clear 配置了三根能適應不同用途的耳機線。以滿足用戶不同的使用需求。24 AGW 無氧銅線材能擁有低電阻的同時,確保最大清晰度的聲音傳輸包裝線的耳機線分為三組:
耳機線(1):4英尺長(1.2m),帶3.5mm的立體聲插頭。適合接便攜播放器使用,另配備一枚3.5mm-6.35mm轉換頭的插頭。方便接入帶6.35mm輸出的音源設備。
耳機線(2):10英尺長(3m),配有一個6.35mm的立體聲插頭。適耳放或台式一體機數字播放器等系統。
耳機線(3):10英尺長(3m),配有一個4PIN XLR插頭。適合使用帶平衡耳機輸出的台式耳放。
這三根電纜都帶有棉質編織工藝的保護層來防止任何靜電電荷。耳機具備兩個3.5mm的單聲道插座可鎖定電纜和耳機的連接以確保安全。
耳機便攜包:
作為一款低阻耳機,並標榜易於驅動,可應用在隨身設備上的產品,便攜包當然也有講究。FOCAL為用戶提供了一只堅固的耳機包。用熱力塑形的形盒是根據耳機的形狀而量身定做的,保護耳機不受碰撞和旅行相關的危險的影響。並且它足夠放下一根10英尺(3m)的電纜,盒子大小緊湊,便於放入背包中攜帶。
非聲音分享部分到這裏基本分享完畢。接下來和大家簡單聊聊這兩天使用Clear過程中的一些聽音感受。再次強調,聽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一切個人觀點僅做參考。
產品參數
產品類型:開放式動圈耳機
耳機阻抗:55 ohms
靈敏度:104 dB
THD:0.25%@1kHz/100dB SPL
頻響寬度:5Hz-28kHz
耳機單元:40mm Aluminum-Magnesium ”M” shape dome
耳機重量:450克
耳機線材:3米XLR 4 PIN平衡耳機線
3米6.35mm立體聲插頭耳機線
1.2米3.5mm立體聲插頭耳機線
產品包裝:250mm*240mm*120mm
主觀聽音
既然官方強調了Clear是一款驅動性非常好的頭戴耳機,低阻高敏的設計,讓便攜播放器也能直接驅動,那麽文章的這一部分,我就特意選了三套不同的前端來驅動Clear。有便攜音源,有台式音源。繼而測試一下Clear在這幾套設備下的表現。
音源:SP1000(Astell&Kern)
MR1(Soundaware)
QA661(QLS)
解碼:QA890(QLS)
解碼耳放:HUGO2(Chord)
耳放:CMA 800(Questyle)
耳機:Clear(FOCAL)
音樂:<Carmen Suite #1 Intermezzo> 喬治.比才/ 迪圖瓦/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阿萊城姑娘/卡門組曲》 DECCA 1988年首版
<Vincent> 王若琳《The Adult Storybook》sonymusic 2009年MQS文件
<究竟天有幾高> 林子祥《活色生香》EMI 1981年黑膠首版 轉錄 2.8MHz DSD文件
試聽1
MR1 + Clear
音樂: <Vincent> 王若琳
打開了MR1的高性能模式,增益設置調整為高增益。這首音樂,在室內聆聽,以我個人使用習慣,只開到27/100的音量已能聽清楚音樂細節。這套組合聆聽這首歌,給我的聽感是,人聲略微靠前,但並不局促,像王若琳這類人聲,本以為用Elear會更適合,但今天用MR1推Clear這麽一聽,卻有另一番感受。總體上,人聲厚度還是稍薄一點,如果厚度再增加一點,效果會更好。聲音整體潤飾並不厚重,有質感,咬字,顫音,尾音等細節都能清晰重現,主調樂器吉他和其它伴奏樂器的空間分布有序,層次感立體感良好。聲場沒有可以拉寬,開放式耳機,沒有局促感,聲場舒展,通透。唯一挑刺的是,人聲的醇厚感還是稍遜一點。
試聽2
SP1000 + HUGO2 + Clear
音樂:<究竟天有幾高> 林子祥
由於是黑膠轉錄的DSD,所以電平較低,HUGO 2的聲音調整到綠色音量燈位置。記得在展會上試聽Clear時,好幾首音樂表現出來是高頻纖細,聲音明亮的味兒。錦鋒的展廳有一台黑膠唱機供試聽,接上Clear,當時感覺也是如此,屬於中高頻突出的風格。明顯比小烏Elear偏薄,偏亮。大概是錄音的影響,這裏用HUGO2做前端,播放黑膠轉錄的DSD文件,Clear所呈現的聲音中性透明,樂曲裏的小提琴和鑔的聲音厚度適中,高頻不會偏薄,聲音中正均衡。Clear的密度並沒有我家裏的拜亞T1那麽高,人聲距離適中,新耳機,聲音松弛度稍欠。聽黑膠,尤其是80年代的錄音,還是比較適合,在保證足夠的聲音細節和清晰度的同時,有著微暖,精致的聽感。
試聽3
QA661 + QA890 + CMA 800R(6.35mm端)
<Carmen Suite #1 Intermezzo> 喬治.比才
這首卡門組曲裏面,我最喜歡的一段音樂。坦言,在整部作品裏,其實這一段樂曲並不算熱度最高的。但它舒緩,優雅的旋律卻與後面幾首音樂形成較大的反差。反而吸引了我。
樂曲的初段只有豎琴和長笛兩件樂器在互相呼應,如果你能從頭聽到尾,不難發現,貫穿整首曲子,長笛和豎琴都一直在。素雅的豎琴加上透亮的長笛帶出了樂曲的序幕。這首音樂節奏較緩慢,中端管樂交互的那一部分,樂感悠揚,舒坦。這套組合基本能還原樂曲要表達的這種感覺。播放整首音樂,樂器形體感飽滿,線條感清晰。作為主調樂器的長笛,通透,明亮,有穿透力,豎琴的撥弦細節在群奏時,也基本能清晰重現。樂曲末端高潮部分,雖然管弦樂齊奏的場面,細節基本清晰,但聲場縱深稍淺了些,群奏時,場面有點鬧,樂器之間的主次輕重角色略顯淩亂。這也是這套系統下,播放此曲,的不足之處。
總結
三首音樂試聽完畢,前兩首流行錄音,對Clear基本沒有難度,只是耳機的調音風格是否適合問題。而第三首,在台式系統上,播放大編制音樂,還是有點瑕疵。當然,也不排除和系統搭配,以及耳機使用時間等有些許關系。
經過兩個晚上的把玩,Clear給我留下的初步印象尚可。Clear是一只佩戴舒適,聲音感染力並不濃厚的耳機,有著良好的整體解析力和清晰的聲音線條感,底蘊不像FOCAL另外兩款高端耳機Utopia和Elear那麽濃郁,聲音厚度也較前兩者薄,聽感上會比同門的兩者要淡雅精致一些。開放式的設計,讓Clear擁有寬松,自然,開揚,邊界感不明顯的聲場,但橫向會比縱向突出。Clear對比很多萬元耳機而言,並不難推,只要你的便攜音源有足夠的推力和控制力,Clear也能作為一款便攜大耳用,前提是你不介意攜帶,不介意沒隔音。當然,要侍候好它,最好還是為它配個耳放,至少HUGO2這類,或者使用台式系統去驅動它。
目前手上這只Clear還在煲機階段,以上的聽感評價,只能代表新耳機狀態的水平。如果時間允許,也希望在煲機及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對比測試。最後,感謝大家參閱此文,亦希望這篇文字會對一些想了解Clear的朋友帶來一點微薄的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