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MARK: IV
降噪綜合能力金字塔:Headband Fine Level(具體解釋請參考後續小米降噪耳機Pro的文章)
千元價位便攜頭戴,這個概念在四五年前可以算是市場的熱門品類,還記得1A、MSR7、Momentum紛爭的時代嗎?還記得ES系列嗎?這一切似乎隨著1000X的誕生再也沒有普通數碼消費者願意去觸碰了。無線與降噪似乎已經被市場綁定在一起,這個已經是大勢所趨,其實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算是某種意義上的“用途集合”。但是無論是數碼圈還是耳機這個品類所屬於的音頻圈,國內各大廠商對於便攜頭戴耳機的熱情似乎一直不高。大家都在TWS上逐漸開始針對降噪功能發力,僅618前就有多家數碼廠商產出各種價位的降噪TWS產品。這就造成一個局面,由於國內各大小廠商的介入,TWS的普遍價格在短短一兩年內就被拉了下來,低端TWS的普遍水平也在提高,但降噪頭戴,普遍都在一兩千甚至更高的價位段,一直難以做到價位與水平的均衡。不過Soundcore 聲闊 Life Q35頭戴式降噪耳機的出現,或許可以算是這個僵局被打破的第一槍?
其實聲闊之前便已經出品過多個型號的Life系列便攜頭戴耳機,針對的便是大眾消費市場,但是由於跨境電商的銷售策略,Life系列在國內的熱度一直不如Liberty系列TWS產品,Life Q35算是這個系列在國內第一次熱推的型號。
詳細的開箱過程可參見開箱視頻。聲闊Life Q35的包裝跟Liberty系列采用了類似的裝幀設計,在打開盒子之後,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設計點,便是對開門式的襯紙,中間有一張印有聲闊logo的保護貼。掀開襯紙,包裝中最顯眼的便是一個收納盒,收納盒體積中等,不像Aonic 50的那樣碩大笨重,下層放置有聲闊全系產品都會有的一套不用看系列。收納盒表面材質並非是常見的皮質或是塑料,表面植絨,摸上去手感很好,不會表面積累灰塵後難以清理,拉鏈的質感優秀。收納包內部放置有耳機本體、線材收納袋、飛機航空轉接頭一條USB-C轉USB-A的數據線以及一條兩端3.5mm的帶麥克風單鍵線控對錄線。耳機折叠放置在盒內,盒子裏對於折叠後頭梁與耳罩不
線控按鍵手感清脆,3.5mm插頭入線端沒有設置專門的防插拔鎖緊裝置,雖然在實際使用的時候,相比較於Focal Listen、Koss PRODJ200等設置有限位槽的耳機會有一定誤拔的風險,不過提高了線材的兼容性。其實KT個人最認同的3.5mm入線設計是索尼MDR-Z1000上的形式,耳機本體和線材都設計有螺紋,可以進行非常牢固的連接,同時耳機的入線口有不存在特殊的限位槽,對於第三方線材的兼容性也非常好。好了,回到正題。
耳機本體覆蓋了類膚質塗層,手感很好,也不易出現劃痕。頭梁金屬材質,調整時刻度感清晰,且刻度較多,對於大頭圍人士有一定好處。頭梁墊的材質讓我想到XB950系列,那個系列的頭梁墊非常軟,比1A、1000X系列的適應性也要更好。耳罩表面材質比頭梁墊要硬一點,不過佩戴上之後毫無壓力。耳壓感以及頭壓感都控制得不錯,這個也與耳機本體的重量較輕有一定關系。耳機可以平放也可以折叠成一個比較小的狀態,關節處沒有吱吱作響的聲音,應該是內置了墊圈。從上往下看,可以看到腔體頂部開有較大的低頻導相孔。
電源按鍵、降噪模式切換按鍵以及USB-C口位於左耳杯,音量加減、播放暫停鍵以及3.5mm輸出口位於右耳杯。這種右邊出線的設計,HD25黨表示很喜歡。在降噪模式切換鍵的基礎上,右耳腔體還做了一個設計,手心捂住右耳腔體1秒鐘便可在通透模式與其他模式之間進行快速切換,這點與索尼1000X覆蓋腔體開啟即時交流的設計倒是有所不同。NFC的識別區域也設置在右耳腔體內。
續航方面,標稱的60小時連續播放時間,實際測量下來開啟LDAC,循環播放FLAC格式無損音樂(via 海貝音樂)、播客(via 小宇宙)以及流媒體音樂(via Apple Music),每天播放時間約7小時,其余時間關機,全過程開啟降噪模式或通透模式。一個禮拜過去了,電量還未耗盡,只提示“Battery Medium”……這個續航其實已經沒有什麽可以挑的毛病了。對了,Q35也支持PD協議快充。
連接好設備,下載Soundcore APP,便可以開始正式使用Life Q35了,當然,不下載APP並不影響你基本地切換降噪模式,只是APP提供了更加詳細的檔位調整罷了。Soundcore APP針對不同的機型,APP的功能也不盡相同,不過與Liberty系列一致的是,連接Life Q35的情況下同樣提供了均衡器設置。面板右下角有個進入睡眠模式的入口,畢竟睡覺前使用無線頭戴大耳機助眠的人還是比較少,其實你可以將這個睡眠模式看作“放松”模式。提供了11種背景環境聲,聲音質量還是不錯的。在這個界面下,用戶可以自行對這十一種自然環境音進行混音,調整到一個符合自己對於舒適環境感知的狀態。其實這個功能如果開放到Liberty後面的新品上,會更好。
聲闊Life Q35支持雙饋主動降噪,結合兩種降噪方式,理論上效果會更好。主動降噪主界面提供了降噪模式的切換入口。Q35提供了通勤、室內、戶外三種降噪模式以及通透模式。
通勤模式的降噪效果是三種模式中深度最高的,至於頻段覆蓋,對於低頻噪聲的削弱最為顯著,但是在這個模式下,耳壓感也會比較強。戶外模式在降噪深度上略不如通勤模式,不過主觀感受上差別並不是特別明顯,更大的區別在於覆蓋頻段上,對於人聲以及風噪的抑制效果,戶外模式在日常使用時是會比通勤模式要好一點的,只是這個好不在於降噪深度的紙面數據上罷了。室內模式則基本在戶外環境下沒有特別明顯的作用,在吵鬧的教室、討論會等沒有太多機械噪音與高頻段噪音的情況下,有一定作用。三種降噪模式,無論哪種,實際使用效果距離目前的旗艦級降噪頭戴對應的強檔降噪,都還有一定的距離,不過比起H910N、XB900N、N700NC等來說,是要好一些的。這種與旗艦級的差別感主要體現在對於中高頻的頻響覆蓋上以及對於人聲、機械噪聲的降噪深度上,反倒是低頻噪音,其實Life Q35已經做得沒什麽問題了。值得一提的是,在APP上操作切換三種降噪模式的時候,切換的一瞬間會出現短暫的突變,有的降噪耳機會通過添加語音提示來遮蓋掉這不到一秒的突變,但是這耳機沒有這樣設計。至於通透模式,在自然度上還有一定的欠缺,對於環境聲音的捕捉也比較缺乏定位感,有一種隔了一層紙之後的聲音平面化感覺,這點還有待提高。
通話質量方面,聲闊Life Q35雖然不像自家Liberty Air 2 Pro那樣,放了一堆麥克風來協助進行通話降噪,但由於雙麥AI算法沒有缺席,通話降噪水平還不錯,在空曠地方進行通話,基本上不會出現語音清晰度的問題,但是在地鐵站口這種地方,偶爾還是會出現一定的噪音削減算法識別問題。提一嘴兒延遲問題,即使是在LDAC模式下延遲也很低,這點可以放心。
綜合下來,Life Q35在KT的降噪綜合能力金字塔中處於Headband類的Fine Level,耳壓感、環境音/通透模式的自然度以及主動降噪的頻段覆蓋,在這款耳機上表現不算突出。優勢則在於風噪抑制、低頻降噪、不同模式下對於聲音表現的影響、通話降噪能力和BUG出現概率等方面,並在APP調節上有加分項。
讓我們來談談這次給我的最大驚喜——聲音。Life Q35采用了一對直徑40mm的蠶絲單元,算是一種提高剛性的方法,同時試圖避免采用鍍金屬類方法增加振膜重量,不過實際的聲音表現還得聽聽看。由於有Aonic 50的前車之鑒,KT唯恐產品在介紹中缺少了對於連接模式的描述,於是嘗試了多種方案。實際驗證後,不支持USB音頻,支持3.5mm有線模式且開關機均可使用(不過聲音有區別,後面會講),支持LDAC藍牙協議。以下描述如非標明,均基於無線狀態以LDAC模式連接三星Galaxy S10得出,均衡器狀態為默認的Soundcore經典。
低頻量感中等略偏多一點,彈性很好,收放速度適中,氛圍感烘托
插線之後的聲音總體風格與LDAC模式下並沒有特別大的差別,不過在P90SD這種功率給夠同時聲底很正的機器下,分離度表現有所提高,低頻收得更幹凈,量感有一定的收縮。插線模式下如果關閉耳機電源,會發現中下盤忽然拱起,轟頭感開始出現,人聲
總的來說,Life Q35的聲音表現是讓人滿意的,降噪能力距離1000XM4、NC700等還有一定距離,但是比起大廠中端機型來說,還是有一定優勢的,而聲音方面的優勢,則不是H910N等競品能夠趕得上的了。綜合佩戴、做工、降噪、續航、聲音等綜合體驗,Soundcore Life Q35拿到KT MARK評分IV級,跟這個品類的頂級產品比它還有提升空間,但”長板“,也足夠長。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May 2021
各平台The TDS Studio以及KingTsui(KT)相關賬戶均為KT產出內容集合地。
發送給作者